看点之一:转着看演出
概念:
转着看演出这一概念,必须以印象剧场的观众席为实体依托,核心创意来自总导演樊跃、王潮歌提出的360度旋转观众席。观众席位于印象剧场中央,周身墨绿,纯钢结构,底部横截面为5678平方米,重600多吨。拥有坐席1988个,5分钟内即可完成一次360度平稳旋转。在近乎是一个环形的剧场范围内,以观众席为坐标原点,山川、楼阁、草木、溪流环立左右,视觉半径长达2公里。整个剧场可分为梯田、茶楼、平地、水域、这四个表演区域,四面舞台相连,可绵延出万米长卷的壮阔气象,所有节目都将在这四个舞台上呈现,当观众席旋转起来,整个剧场形成一幅画卷,宛若清明上河图,徐徐铺展,让观众在座椅就能完成更一次山水亲近。
转着看演出的艺术创新
360度旋转观众席打破了传统剧场的空间局限性,将传统剧场中观众与舞台的二元对立关进行了大胆革命。在这里,观众成为整场演出的中心,从而提升了剧场的人文内涵。印象剧场内表演区域的最大化,使得剧场范围内的高山、流水、都成为舞台布景,表演区域联动式卷轴呈现,也借鉴了电影的逐格播放理念,从而解决了传统演出中节目之间衔接时的换场空隙,使得整场演出浑然一体,最大程度的,满足观众的试听愿望。
看点之二:实景电影
剧场的表演区域由环绕在旋转观众席周围的仿古民居表演区、高地表演区、沙洲地表演区与河道表演区等共同组成。“印象铁三角”导演组曾多次走访民间,对当地民俗文化进行了实地采风,仿古民居表演区的建设借鉴了武夷山下梅古民居的建筑元素,诸如马头墙、木构、砖砌拱门等,通过这些建筑元素,与武夷山自然山水、人文文化相融合,实现与周边景观和实用性的相统一。
在《印象大红袍》70分钟的演出时间里,实景电影是其中最长的一个演出环节,也是最大看点。它是以真实的山水景观为放映空间,在大自然的草木中,在人眼可接受的视觉宽度内,有层次的安放15块电影银幕,经过艺术处理,电影银幕完美融入到草木之中,难辨真假;当观众落座,喝下一口温暖的大红袍,电影开始,山和水都会被照亮,草与木披上五彩霞光,15块银幕会联动放映,跌宕有致的演绎那段在武夷山流传了几百年的,大王和玉女的动人爱情。在实景电影里,可见高山流水,可闻鸟语花香,飘渺间似有白驹过隙,陡然地惊现万马奔腾。琴声悠悠间,大王挽着玉女,一骑白马奔向天际, 那是谁的爱情等了500年,又是谁的思念栖息在山底。当观众们还沉迷在如梦似幻的景象,“ 海枯了再挖一个海”的誓言油然在耳,银幕上的大王和玉女竟然跃出古今,穿过河床,来到人间。优雅的躬身谢幕告别,挥一挥衣袖,翩然步入走那片沉静的山和水。
看点之三:茶文化
以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茶文化和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为载体,糅合武夷山传统历史文化,通过艺术形式展现武夷山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内涵,实现了武夷山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人文艺术的绝佳融合,体现了山水、人文的和谐之美。
“大红袍”属于武夷岩茶中品质最高者。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方圆60公里,36峰,99座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命名,岩又因茶闻名,故名岩茶。
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所以“大红袍”并不是独立的一种茶叶,而是枞茶树的一支。 大红袍生长于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下永乐禅寺之西的九龙巢,现陡峭绝壁上仅存六株,由岩缝渗出的泉水滋润,不施肥料,生长茂盛,树龄已达350年之久。
从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滋养着如此珍贵的六株大红袍母树,因而不用施肥它们也生长茂盛。每年的5月13日至15日,当地会有专人架起云梯上大红袍采茶,产量极少,只有几两,被视为稀世珍宝。
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半展开,分支较密集,叶梢向上斜生,叶近椭圆型,叶端钝略下垂,叶缘微向面翻,叶色深绿光泽,内货稍厚面发脆,嫩芽略壮,显亮,深绿带紫。因早春茶芽萌发时,远望通树艳红似火,若红袍披树。
关于大红袍的历史传说有许多,广为流传的是说中在明朝年间一个赶考举人路过武夷时,突然发病,腹痛难忍,当时有位来自天心岩天心寺的僧人取出采自寺旁岩石上生长的茶泡给他喝,病痛即止,不药而愈,举人后来考取了状元,为了答谢和尚,专程前来拜谢,并将身穿的状元袍披在那株茶树上,该茶因而得名“大红袍”。
另一种说法则延续了这个故事,后话是状元荣归武夷时听方丈说此茶可治百病,便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看点之四:武夷山夜色
武夷山旅游的传统方式基本是在白天登山观景、九曲泛舟漂流,欣赏武夷之美景。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的推出,打破了固有的旅游方式与审美方式,首次展示了夜色中的武夷山特别之美!若说白日的武夷胜景是钟秀灵毓、气象万千的泼墨山水画,那么,由“印象铁三角”导演组领衔的印象山水实景艺术创作团队,匠心独运,将光与影的完美结合,把夜晚中的武夷山勾勒出一副美轮美奂、风姿独具的水彩画。有的好似琼楼玉宇,有的宛若绿翠凝碧,有的却是紫霞氤氲,青山如黛,波光粼粼,翠烟苍壁,棹歌歡乃,如梦如幻,加上阵容强大的艺术团队,别具匠心的表演形式,涤荡心灵的绕梁之音,从不同角度诠释着武夷之美、文化之深、山水之奇,如梦如幻,观演出如饮甘醇的大红袍,陶然无我,进入了朱老夫子“思无邪”之意境,天、地、人、山、水、茶浑然一体,和谐共融,人在景中,景随人动,好一个人间仙境,仿佛是武夷君重续虹桥,再邀世人共享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