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际夏令营,以“游”为主还是以“学”为重?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金玉良言,今有琳琅满目游学项目之繁多选择,“游学”之风盛行可见一斑。“中国式”游学常因“游多学少”而遭人诟病,殊不知西方亦有以游历而提高自身涵养的游学之风。
著名文学家亨利·詹姆斯在他的小说中多次对英国贵族游学进行描写:首先,一般由父母将孩子带入社交活动中,让其了解不同的社会礼仪,为其进入社会做铺垫;其次,注重名胜古迹、博物馆的游览,了解游历国的历史、文学艺术,以开阔眼界,涵养通识。
英国人对游学的热衷最初体现在英国贵族在教育旅行的追随上,这一点可以追溯到中世纪。16、17世纪,英国人前往欧洲大陆游历并学习各国文化,体验当地风土人情,日渐成为上流社会的一种风尚。理查德·拉塞尔斯将其定义为“大旅行”,这种“大旅行”观念逐渐被英国人所接受和践履,并成为年轻人发展和完善、体验外部世界、进而成为“完全意义的绅士”的一种途径,而“大旅行”也被时人称作“幼熊”的青年人教育的顶点和“成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