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夏令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因为掌握不住颤音而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小女孩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她想:我为什么不能去唱歌呢?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起来,“唱得真好!”这时传来说话的声音,“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小姑娘惊呆了!说话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他说完后站起来独自走了。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时,那老人还坐在原来的位置上,小女孩于是又唱起来,老人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就这样,过了许多年,小女孩也成了有名的歌星。她忘不了公园靠椅上那慈祥的老人。一天,她特意去公园找老人,但那儿只剩下了一张孤独的长长的靠椅。知情人告诉她:“老人死了,他聋了二十年了。”姑娘惊呆了。那个天天聚精会神听一个小女孩唱歌并热情赞扬她的老人竟是个聋子!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就要多用赞扬。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中,每个人都需要赞扬。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就会激发自己的激情,会更加认真的做事情。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必过多的说教,而应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多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多采取表扬激励的办法,对他们的正确行为和进步表现及时肯定,激发孩子“想学”、“爱学”、“乐学”并“学而不厌”。让孩子在自学中摸索、感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我们要做到全心全意的倾听孩子的心声,真诚的欣赏孩子的优点,滋润孩子的心灵。我们对孩子的欣赏与鼓励能激起孩子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转化为主动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从而让每一个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拥有自信,在成人的过程中实现成才。故事中的老人,是聋子,听不到小女孩的歌,谈不上演唱与声乐技巧的指导,但小女孩却在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的练习中、赞美声中,自信了,进步了、成功了。这是对赞赏的最好诠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