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到加拿大已经整整一周了,相信不少同学和我一样看到、接触到不少新鲜事物,也有了不少体会。
不少同学通过这一周的时间,渐渐的适应了这边的生活。也有一些同学,则正好处于一个比较困难的阶段,饮食不习惯、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以及文化上的差异,所有的这些加在一起,会让人产生极其的不适应。在这一周里,有几位同学提出换homestay,原因是房东不给吃的、吃不饱等,甚至认为他们不友好。在接到同学们的“申述”后,我们吓了一跳,立即通过学院和homestay取得了联系,询问是否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首先,学院此次选择的homestay都是具有国际学生居住经验的,应该说所有家庭都是比较友好的;其次,我们向与我们同学住在一起的学生了解情况后,却得到的是截然相反的结论,他们大多数认为房东非常友好。我们对于这种现象很好奇,进一步了解情况后,发现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沟通以及文化上的差异。出现上述问题的同学大多数英文不太好,和当地家庭难以沟通,时间一长就更不愿意沟通了。另外,在饮食上,西方人不会像我们中国人那样特别的“好客”,或者说他们对于好客的理解和我们不同,他们不太会为了客人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的同学要去适应他们的生活,而不是让“老外”适应我们(我想,我们出来的目的也应该是如此的)。而这边的饮食习惯是早上和中午比较简单,房东会提供原材料,比如面包、火腿、芝士、酱等,我们的同学自己做成三明治,在晚上会“丰盛”一些,当然,他们的丰盛是没法和国内比的,所以,会发生我们的同学找不到房东准备的食物。还有一点,老外们相对比较直接,如果你有问题一定要提出来,最好你不要等他替你想到,可能有时你认为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但是你没说,而他根本就不认为存在问题。
通过多方的协调以及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同学,大多数同学都非常理解,而且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同学还通过自己的主动沟通和调整,渐渐的开始适应这边的生活了。我想这也是他们此行的收获之一。
应该说,出现问题是意料之中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就一定会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年龄较小的同学。如何正确的看待和面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或者说我们的家长送孩子出来参加夏令营除了学习语言之外,其实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社会价值观,体验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生,甚至经历困难和挫折,从而获得成长的经验。
为了让同学全方位的了解国外的生活,我们和当地的华人教会取得了联系,安排同学在今天聚会,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给同学们解解馋,当地华人非常能够体会同学们的体会,于是决定各个家庭纷纷做些拿手好菜,带到聚会的地方。当然这些暂时没有告诉同学,希望能给他们一个惊喜。
为什么会让同学参加教会的聚会呢?教会是西方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人都是信教徒,他们很多习惯和文化都与教会有关,因此有人说,如果希望全面的了解西方人就必须了解他们的教会。
同学们在体验了唱诗、讲经之后,开始了一顿饱餐。据不完全统计,总共有近40道菜,各种主食,由于这些华人是来自全国各地,所以同学们也有机会品尝到各地风味的食物。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来加拿大后,吃的最好的一次。饭后,不少同学和老乡们交流起来,这些华人大多数来加拿大都很长时间了,对于加拿大有很多深刻的体会。之后,还进行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足球、网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