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上来说,没有脱产准备出国的高中生还需要上好学校的各门课程,以及通过学校要求的各种考试,备考时间相当紧迫。从年龄及性格特点上来说,高中生年龄偏小,普遍可塑性强,接受知识能力也较强,具备短期突破的潜能。因此,在备考托福准备出国的过程中,高中生应根据其自身特点,量身定做自己的备考计划。以下是我为各位高中考生准备的几点建议:
时间分配
准备托福考试应尽早开始,最好从高一一入学就开始做准备。因为首先,托福考试是一项语言类考试。任何一门语言都不存在“速成”一说,想要真正有一个好的英语基础在托福考试中取得高分,必须有长期大量的积累和准备。其次,美国很多排名较前的高校不仅需要托福成绩,还需要sat成绩,而sat考试无论从词汇量还是语言难度上都比托福考试高一个层次,因而在准备完托福考试之后还需要花时间准备sat考试,所以托福考试的准备应尽早开始。
正式参加托福考试的时间、并取得满意的成绩的时间段最好是高一下学期及高二全年。
各项能力需求
词汇
普通高中生高中毕业的词汇量在3500~400,而托福考试的词汇量需求大约在6000~7000左右。但是,对于托福写作这一单项来说,词汇量的需求又有不同,大概在1500~2000左右。写作需要的是主动词汇,也就是说,这些词汇不仅需要认识,而且还要会用,用得对,用得恰当。
在准备写作词汇的时候,可不用大量背诵词汇书,而是需要平时的悉心收集和有意练习、使用。
所谓悉心收集,是指平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收集同义词和较好的表达,以避免自己写作时词汇贫乏。例如,想在综合写作中表达“阅读/听力中说了什么”中的“说”,除了最简单的say, think以外,完全可以使用state, point, suggest, support, assert, prove, identify, show, demonstrate, argue等等一系列词进行替换。除了这些同义词以外,大家还需要收集固定的表达和用法。这是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母语,我们凭空想象和生造出来的表达往往并不符合英文表达的习惯,是典型的chinglish。想要避免中国式英语,就需要积累地道的英文表达。例如我曾经遇到一个学生想表达“扩大眼界,拓展知识面”的时候,他用了open my eyes(瞪大了眼睛,却没有看得更远),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表达。而事实上在英语中,我们会使用expand one’s outlook或者broaden one’s horizon这样的表达。
除了悉心收集,考生还需要在写作练习中多次进行替换使用。有一个理论叫做“好的词汇用三次它就是你的”。真正想掌握一个词汇,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语境中使用它,正确使用三次,就达到了积累的效果。
积累的来源有很多,最直接的来源可以是托福阅读。在做完一篇托福阅读之后,可以将其中的好的词汇、表达记录下来,反复熟悉之后,便于日后自己使用。除了托福阅读之外,考生还可通过阅读英文小说、浏览英语新闻、看英文电影中进行积累。
听力
托福写作中的综合写作的考察形式是先进行3分钟的200~300字的短文阅读,再进行2分钟左右的相关内容听力,最后再将你看到和听到的内容总结起来写一篇短文。因此,听力在备考托福写作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要。与单独的托福听力有所不同的是,综合写作中的听力一般为学术讲座,且结构清晰,论点明确,论证细节很多。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除了要练好基本的听力技能(如抓主要内容、记笔记等),还需要熟悉综合写作的考察形式以及考察重点,在记笔记的时候主要记录反驳理由和论证细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证能力
论证能力是托福独立写作中最为看中的能力,也恰恰是中国学生最薄弱、训练最少的一方面能力。大多数的高中生在学校里很少进行英文写作练习,即使有,也是非常简单的提纲式写作,而非论证式写作。因此,一个从未受过英文写作训练的学生面对30分钟之内至少300字的写作还是非常有压力的。然而,这并非是不可解决的问题。
所谓论证能力,很大程度上并非语言能力,而是思维能力。中国式思维一般为“竹式思维”,是一步一步深入论证的,而西方思维则是“树式思维”,先确定“主干”,然后再添加“枝叶”,也就是论证的细节。
培养论证能力,可有两个方法,双管齐下,更有效果。一是多多接触英文议论文,多研究范文以及优秀的论证文,学习其中的论证方法。二则是积累自己的论证细节(一般为事例),在论证的时候尽量多使用事例,便可避免假大空现象的出现。事例可为自己的,也可为名人事例。自己的事例较为简单,暂不多说。名人的事例在收集和使用时,需要注意:1 尽量选用西方人熟知的事例,如果一定要用中国的名人,也最好使用较有国际影响力的。2 尽量不要使用老生常谈的爱因斯坦、爱迪生之流,可积累新鲜一点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