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家庭支付能力的提高,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跟随父母出国拓宽眼界的机会越来越多,如果
暑假游学还仅仅只是景点游历,孩子们当然提不起兴致。”孩子们需要“差异化”。东西方课堂有极大的差异,孩子们好奇;而东西方城市之间实则没有太大差异,高架道路,钢筋丛林,光从硬件看,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甚至超过了纽约、东京、伦敦。
当英孚把游学项目引入中国,在把一批批孩子送出国游学的同时,我们陆续接到家长的电话,或质问,或投诉——国外寄宿家庭做完早餐后会放入冰箱,以保证新鲜度,而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几乎等同于成年人,强调独立性,“要吃就自己拿”。中国的孩子起初并不理解这一套,起床后发现厨房空空如也,又不太会沟通,以为“没早餐可吃”,忍。憋了两天后,饥饿难耐,揣着一肚子委屈拨通了越洋电话,“爸爸,妈妈,我都没有饭吃……”又比如,国内的孩子习惯了长时间泡澡,却被“洋爸妈”告知“洗澡时间过长”。孩子为此又是一肚子委屈,“怎么这么节约,澡都不让人好好洗?”孩子们并不清楚,在一部分西方人脑海中,洗澡也是贯彻环保理念的场所,超过15分钟的洗澡是“难以容忍的”。
“文化本没有对错,碰撞之后互相理解,就是文化交流的奇妙过程。”
海外游学以教学体验为主的游历,是需要坚持的游学方向。而在赵抗卫看来,游学行业未来很快会有洗牌,旅游的归旅游,游学的归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