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批评在实施中需要非常注意语言艺术的运用,一旦在语言或方法使用不当,不仅收不到你理想中的教育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成都心智夏令营整理了以下是无效的批评,希望父母看到能引以为戒。
1、批评情绪化
多数家庭一旦孩子出现过失,家长立马就会雷霆震怒,情绪激动,这个前奏就如狂风暴雨的说教之词扑面而来,有时还会将内心不满倾倒而出,从了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也忽视了有这种宣泄的有效性。
所以说批 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之后的行动中纠正。要对其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理性的。可能有时家长态度上严肃可以理解,但要是变成情绪的“发泄”就显得不够理性了。而且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很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客观的评价问题本身并提出解决办法比过激的宣泄更有教 育效果。
2、批评泛滥化
基于孩子当下的错误,又将其以前的过失统统数落一遍,这会让孩子觉得他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这种把“陈年老帐”重提的做法由于牵扯的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失去了批评本身的效用。因此有针对性是首要的
另 外孩子犯了错误,也不一定随即进行批评,父母如能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批评、教育,会更容易达到预期目的,收到较好效果。如:放学后单独与孩子谈谈, 在与孩子一块回家的路上聊聊,单独打电话与孩子说说等。如果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地训斥、指责,只会挫伤孩子自尊心,引起他的反感,甚至会使孩子产生逆反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