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修斯乒乓球夏令营小编认为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开始阶段。板面保持与地上垂直即可。在击球的一瞬间,伴随着手腕内收,板面略有前倾,给球必定的冲突。冲突与碰击同时进行。在拉加转弧圈时,冲突多一些;拉前冲弧圈,只要能确保有恰当的弧线,使球过网上台,要添加碰击的比重,使球发生满足的向前冲力;当在第一点拉时,可添加冲突的比重;反拉时冲突要多一些,自个发力拉时,碰击要多一些。
在击球部位上,拉下旋和通常旋转的上旋球,触摸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冲突;为了添加拉球的准确性,触摸点可稍向左旁边面一点,但千万不要旁边面过多,构成拉侧旋球的状况。
击球点与击球时间
以前我们常着重拉球的击球点在腹前,如今看来,在实践中还有些出入,做到这一点适当困难。如今的击球点,通常在身体旁边面就对比适宜,但不要超越身体后方的最远点,稍前一点。从当前状况看,在这一点击球,也许更简单表现手臂挥动的加速度,由于此刻力臂最长,容易发力。
拉前冲弧圈球的击球时刻在降低前期,由于高点期很难掌握,时刻太短,而且借力也有必定的问题。拉加转弧圈球的击球时刻在降低期。这时有较长的时刻冲突,制作弧线。
再说说用力方向。总体上讲,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发力。但只记住右后下向前上发力是不够全面的。从生物力学拍摄的连续图片的运作轨迹投影来看,拉球的手臂运动轨迹是向内倾斜的半弧线。实际上是由右后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过程。这一点从实践中优秀运动员肘部运动轨迹就可看出,它是一个由内向外再向内的小半圆形。所以在学习拉球时,切记肘部不要前后移动,影响日后提高阶段的拉球质量。
随势挥拍与还原
球离开拍后,手臂还要继续挥动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段叫做随势挥拍。其作用是缓解手臂发力运动的惯性作用,对增加球的力量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否则动作将不够连贯和自然,影响协调性。
有关还原的位置,要根据下一板球的击球情况来选择。如果采取单面连续拉,那么还原时的重心就要偏向右侧,以节省下一板进攻的时间;如果准备采用两面进攻,重心则宜偏向中间,可随时向两边移动。球拍置于开始时的位置——腹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