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游学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其本质的准确概括。对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游学可以增长见闻,扩展心胸、开阔视野、学到不少在书本中无法获得的知识。
游学的历史已超过百年。在亚洲一些国家及地区,其历史也有30至60年。目前,游学在全球已成为一种潮流,是正规教育的一种大众化补充,日渐进入各国的正统教育体系。
综观发达国家,游学领域都有着较为成熟的行业规范体系。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环节,游学被纳入规范化轨道:有的国家有相应部门或者协会负责行业管理,有的国家出台相应守则和指引加以引导,一些国家还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资质有具体要求。
英国人对游学的热衷最初体现在英国贵族在教育旅行的追随上,这一点可以追溯到中世纪。16、17世纪,英国人前往欧洲大陆游历并学习各国文化,体验当地风土人情,日渐成为上流社会的一种风尚。侨居英国的罗马天主教神甫理查德?拉塞尔斯将其定义为“大旅行”,这种“大旅行”观念逐渐被英国人所接受和践履,并成为年轻人发展和完善、体验外部世界、进而成为“完全意义的绅士”的一种途径。而“大旅行”也被时人称作“幼熊”的青年人教育的顶点和“成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