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亲子间的战争,是因為父母亲陷入了「不当行為的恶性循环」,北京亲子家庭教育给你以下5招,可有效从这种循环中脱身。
1.不鼓励不当行為
父母的手足无措或心烦不已,往往让孩子佔上风,适得其反的增强孩子的不当行為。像是「活该」、「真受不了你!」等充满贬抑的负面回应,也会让孩子解读成:「既然我已经得不到关爱,那麼至少要得到排斥」。
2.倾听孩子的心声
积极的倾听,让反抗变多餘。倾听是一种「翻译」,将孩子的讯息翻译出来。例如:接孩子放学,他玩得开心不肯走,你可以说:「我怎麼偏偏现在来接你,你玩得正高兴!」之后不必跟孩子争论,只要坚持现在得一起回家。3.传达「我讯息」
孩子行為不当时,真心说出你的感受,改变孩子行為的可能性将大為提升。如果孩子因為不想上学而大哭,你可以说:「我很同情你还不喜欢上学。如果上学能让你觉得更有趣,我会非常高兴。」一句神奇的「我很同情」也隐含了言外之意:「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到。」
4.赋予孩子更多责任
相信孩子,他真的可以自己决定「和需求有关」的事。父母一味剥夺孩子做决定的权利,孩子便无从了解自己的需求,也没有机会学习负起责任。父母的信任帮助孩子做出自己的决定,以及接受「自己必须承担决定的后果」。
5.主动的关注
父母愈是主动付出关怀,孩子就愈不需争取关注。比起时间的长短,更重要的是规律性。不妨在家庭中建立固定的睡前仪式,让孩子一天当一次「老板」,决定这段亲子时间要做什麼,这样他在其他时间会比较容易接受规矩和界限。
北京亲子家庭教育认为,亲子间若能保有开放自由的对话,孩子比较不容易出现行為问题。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顺利内化规范的最大前提。与其拿著放大镜,一一检视孩子的行為样态,不如多关心孩子的心,针对他的努力和进步,给予正面的回馈。一句真心讚美、一个鼓励拥抱、一段亲密的相处时光,都比运用技巧来得更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