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心智夏令营知道小彼得看了妈妈的账单,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会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妈妈的,会将小脸蛋藏在妈妈的怀里,并小心翼翼地把他得到的那六十芬尼装进了妈妈围裙的口袋里……
外国母亲坚定地认为,她在为儿子所付出的一切,这都是无偿的,这也是在尽一个做母亲的义务,而不是在“放债”;如果儿子在小时候享受了母亲的精心照料,也不是“欠债”。并且以此在教育儿子,要学会懂得承担家务劳动是在尽义务,应当是无偿的。如果母亲在照料之前,没有打算索取“报偿”的;在照料之后,也是不想获得“回报”。我们知道这位母亲的想法和做法,无疑会不知不觉地强化孩子的家庭义务意识。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家长有责任给子女灌输一些商品意识。但不能以出卖“家庭伦理道德”为手段,不能拿“义务”与孩子做“交易”。要孩子增强商品意识,认识劳动的经济价值,体验商品交易活动,可以到家庭以外去“打工”。在美国,每年大约有三百万中学生在外边打工,他们有一个口头禅:“要花钱就去打工!”通过打工,不仅获得了零花钱,也培养了自立意识和商品意识。
让孩子在家里“打工挣钱”利少弊多,不宜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