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大年初一
牛年到,福气到。
爆竹声声响
庆余年,迎新春。
新年之始,祝大家新年好!
各地地区的不同
春节习俗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你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了解多少呢?
来看看
有没有你家乡的习俗吧
老北京
正月初一凌晨,燃放鞭炮,以请财神。大年初一的老北京,一大早还要向五显财神庙拜祀。除了吃素馅饺子外,就不用做别的饭了。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
祭:扫地,泼水、动刀剪,蒸炒(争吵的谐音)剪头,说不吉利的话,打破各种东西。

上海
上海的正月初一微明,各户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帽新鞋,在早已安好贡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接着开门放爆竹迎新。待客必请喝“元宝茶”,在茶内或茶盖放上青果一枚。用金漆盘装果品献客,寓意为“恭喜多如意”。

广东
广东的大年初一这天,广东人去各个寺院拜神,为自己的亲人祈福。正月初一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用红盘盛满大吉(即柑)、青橄榄和各式精美糖果,晚辈向长辈敬茶祝福。多数人家要吃素,早餐后大人带小孩带上大吉到亲朋好友家拜年,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共品工夫茶。舞狮班以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拜贺年,主人燃鞭炮以迎。
浙江
温州的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的打“开门炮”,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一串小鞭炮,称为“百子炮”,再放三发双声大爆竹,意为可解除一年的灾晦,要求三发都响,声音洪亮清脆,最为吉祥。
海南
人们清早起来后,开门先烧炮仗,祭拜天地神灵祖先,然后给小孩派红包。这一天一般是不外出拜年的,大年初一吃素,意味着来年不杀生。请人跳麒麟舞,寓意给每家每户送福。这一天忌讳颇多,不能吃药,米缸不能空着,不能扫地,不能开后门,不能搬动柴禾,不能出口污言,不能动手打人等等。
四川
初一早上吃汤圆。初一至初三白天“走人妇”(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要带上鸡、蛋、面条、酒、叶子烟(烟叶)等这样的礼品。
从正月初一开始耍灯,主要内容有龙,狮,牛,么妹彩船等,还有由男女青年人组成的“打莲花”,其中有趣的舞水龙,火龙,晚上一般要举行耍灯巡游,而且水龙舞时龙口含珠喷水,以示风调雨顺之意,舞火龙时龙口要喷火,以示五谷丰登。
陕西
人们黎明即起床,敬神、祭祖,开门放炮,吃饺子或者臊子面,这顿饭吃的特别早,饺子中有一两个提前包上铜钱、银币、硬币,谁吃上了它,表示谁的福气最大。
陕西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用冒起的蒸气熏屋子。
福建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湖南
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安徽
正月初一天亮,头等大事是开大门,接着放爆。,晚辈须向长辈磕头拜年,早饭要吃一种一片片薄片挨在一起叫“步步高”的甜糯米糕。春节三天,不能扫地、动土、出远门,怕扫掉财气。新年写字,也要用红纸先写:“新春发笔,笔上生花,花中结果,果然宝贵”等字,图个吉利。
东北三省
东北人在大年初一这天,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
内蒙
东方微亮,家家户户都在马尼宏杆子的座盘上点起天灯,随后再分别祭天、地、火、祖。祭奠完毕,全家人都要用手指弹点一下酸奶,以取吉祥之意。老人正襟危坐,儿女要施跪拜礼敬献哈达,长辈也要逐个赐祝福词。随后,又是全家(夫妇之间除外)互换鼻烟壶以示新年祝贺。
香港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春贴)。雖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澳门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地域辽阔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
年味不仅是春节的一个标志
更是我们心中永远爱的符号
......
你今天在过什么样的习俗呢?